首位十傑消防員攻博士 洪松銘再攀高峰

高雄市消防局瑞隆分隊長洪松銘獲選2016年十大傑出青年公共行政類,是全國首位獲頒十大傑出青年的消防員,但他並不以此自滿,正在高雄第一科大攻讀博士班,攀登人生另個高峰。

已屆不惑之年的洪松銘,因家境不優渥,國高中半工半讀完成學業,為求生活穩定,苦讀4年考上警專。消防工程

2001年從警專18期畢業後,分發至高雄市消防局瑞隆分隊,從事火場救助與救護任務,洪松銘回想,畢業第2年就遇到SARS疫情,當所有人都聞之色變,時任專責救護隊員的洪松銘,依職責執勤協助27名SARS病患執行救護及轉院等任務。

洪松銘後來深覺進修的重要,利用工作之餘把握學習機會,陸續考取消防設備士、消防設備師,再進修報考中央警察大學消防科學研究所。

洪松銘警大畢業後,先是在高雄市消防局茂林分隊任職期間考上高級救護技術員(EMTP),接著調派至高雄市消防局時,花費3年多,跨足消防與醫療單位,投身高市首創的「即時無線行動傳輸12導程心電圖」,提高心肌梗塞病患的急救率,目前累計搶救92名病患,該系統也逐步推廣各縣市使用。

洪松銘從事消防工作15年,他希望以自身向學經過,鼓勵新進消防員把握學習機會,不斷充實與精進自我。

回首15年來的消防生涯,讓洪松銘印象最深刻的是去年調派至旗津分隊,在1次救溺搜救的勤務中,遇到驚濤駭浪。

他形容當時人就像在洗衣機裡不斷翻滾打轉,生死一瞬間,幸好最終趁著海浪間隙游回岸上。那次之後,為了強化水上救生技巧,洪松銘努力考取水上摩托車、橡皮艇執照,並提升組織內救溺人力與設備資源,締造旗津海域無事故紀錄。

歷經水裡來、火裡去的洪松銘儘管公務繁忙,孜孜不倦的他於去年考取第一科大工學院工程科技博士班工程管理組。

他說,選擇第一科大就讀的原因,無非希望在既有的實務經驗上持續累積消防工程與管理經驗。

談起榮獲十大傑出青年的心情,他表示,消防是他職責所在,能為人民、社會盡一份心力,倍感光榮,他也鼓勵新進同袍,把握每個學習機會,認真做好每件事,遇到問題不要怕,想辦法才是解決之道。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

含塑化劑不能吃?益生菌本來就不是越多越好

補充好菌的同時,也會吃到塑化劑嗎?消基會日前公布一項調查,指出市面上有部分益生菌產品含有「鄰苯二甲酸酯類」,也就是俗稱的塑化劑,引起不少民眾憂心,尤其是為了調理腸道、改善便祕而常常吃益生菌的族群!營養師提醒,益生菌不是吃越多越健康,若擔心還吃進了塑化劑,以下也提供一些可加速排出塑化劑的小秘訣!塑膠罐

益生菌抑制壞菌 調節人體免疫力

一般人吃益生菌都是為了健康理由,而益生菌確實對身體有很多好處,主要可以調整腸道菌相、抑制壞菌,藉此增強腸道的抵抗力。營養師蔡怡瑄進一步說明,益生菌可以干擾腸道內的壞菌附著、抑制致病菌生長,進而消除致病菌。另外,益生菌還能抑制發炎反應、增強腸道屏障,藉此調節免疫力。

不同菌種差異大 吃益生菌先問專家

那麼,益生菌要攝取多少的量,才能達到保健效果呢?由於益生菌的菌種相當多,國際益生菌與益生素科學會(The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Association for Probiotics and Prebiotics)指出,不同菌種的「有效最低劑量」差異很大,而且,總菌數越高,效益不見得越高!

因此,建議民眾根據自己的需求先諮詢醫師,或是挑選具有「小綠人」標章的益生菌健康食品,並依照產品標示服用。

需要注意的是,不少民眾認為益生菌無害,甚至多多益善,不管是市售小包裝的益生菌產品,或是富含好菌的優格、優酪乳都卯起來又吃又喝!可是,過量補充益生菌,反而會引起以下的問題:

吃益生菌要適量 高糖分恐釀腹瀉

營養師提醒,優格、優酪乳、乳酸飲料等益生菌飲品雖然很方便,卻很容易因此攝取大量的精製糖,造成腸道滲透壓改變,引起拉肚子!而許多小包裝的益生菌產品也含有糖分,沒必要過量食用,且補充過量的益生菌,身體會自然排掉,多吃只是多浪費!

另外,有胃食道逆流症狀的人,也不適合攝取含糖量高的益生菌飲品,以免糖分刺激胃酸分泌,加重不適。不過,避免過多糖分還算簡單,若想避免吃到塑化劑,又該怎麼辦呢?

加工過程間接汙染 食品可能殘留塑化劑

事實上,塑化劑並不是合法的食品添加物,照理說不應該出現在益生菌食品中,但這些食品還是有可能因原料受到汙染,或是在加工、儲存過程中接觸塑膠材質的設備與塑膠容器,而間接受到影響。塑化劑是一種環境荷爾蒙,長期接觸容易降低生育能力、提高流產機率,對男性也可能造成睪丸損傷。

因此,建議挑選益生菌食品或產品時,選擇信譽較佳的生產者,或是至衛福部食藥署「食品中檢出塑化劑清單」中查詢,確認購買的「膠狀、粉狀之劑型」益生菌產品是否安全。

塑膠容器不可加熱 以免溶出塑化劑

除了益生菌食品,營養師提醒,塑化劑也常應用在塑膠容器、塑膠袋、保鮮膜中,有可能滲出而汙染到食物,若再經過加熱、微波,或是盛裝高油脂的食品,更容易造成塑化劑溶出,不可不慎!另外,藥物和保健食品的膠囊、膜衣中也常含有塑化劑,但應用於藥品屬於合法範圍,主要是不能作為食品添加物。

那麼,如果日常飲食已經吃進塑化劑,該怎麼降低對身體的傷害?

多吃蔬果多喝水 加速代謝塑化劑

蔡怡瑄營養師指出,大部分的塑化劑可以在數天之內,透過尿意和糞便排出體外,因此平常應該補充足夠的蔬果和水分,並且多多運動,才能加速身體代謝,儘快排出塑化劑。

減少使用塑膠製品 遠離塑化劑保健康

為了減少生活中塑化劑的危害,應避免使用塑膠袋、塑膠容器盛裝熱食或高油脂食物,而食品在微波、加熱前應先撕除保鮮膜。另外,建議少喝塑膠杯裝的飲料,少服用不必要的保健食品和藥物,若有疑問應諮詢醫師,才能保障自己的健康!

資料來源:Hi-Net新聞